×

在线咨询

QQ咨询

获取报价

证书查询

顶部

检测认证知识
电连接器的霉菌试验方法和标准

文章来源 : 粤科检测 发表时间:2024-07-26 浏览量:

电连接器在各类电气设备和电子系统中起到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功能,是一种基本的电子元器件,也是一个完整电气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军用武器装备中,电连接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装备的性能与可靠性。在贮存、运输、使用等完整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电连接器都会受到严苛的环境条件作用。霉菌作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会快速繁殖,造成对电连接器的侵蚀。因此,霉菌试验成为电连接器可靠性评价中的重要考核项目。


电连接器霉菌试验.jpg


霉菌侵蚀作用

根据侵蚀原理的差异,霉菌在快速繁殖过程中对周围物质的侵蚀作用可以分为原发性侵蚀和继发性侵蚀两种:

1. 原发性侵蚀:霉菌在生长过程中,直接将产品的材料作为营养物质,使产品的材料被分解和消耗,导致产品的结构被破坏,物理性能下降。

2. 继发性侵蚀:霉菌不以产品的材料作为营养物质,但其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会对产品材料起到腐蚀作用,从而损坏产品。

产品所使用的有机材料能够作为霉菌营养物质的情况下,产品材料将会被分解,并导致产品损坏。不同霉菌的特性如所需的营养物质、分解材料的原理等存在差异,使得不同霉菌能够侵蚀的材料类型也有所不同。


电连接器霉菌试验方法与标准

目前,对于电子产品和装备,国内外均制定了相关的霉菌试验标准,如MIL-STD-810《环境试验方法和工程导则》、GB 2423.16-19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JB150.10A-2009《国家军用标准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方法》等。其中,GJB150.10A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军用电子产品及武器装备的霉菌试验中,也是进行电连接器霉菌试验的主要参考标准。


GJB150.10A霉菌试验的进行方法

1. 样品摆放:按照详细规范或其他技术要求,以悬挂或摆放的方式,将样品摆放在试验箱内。

2. 预处理:将摆放好的样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30℃±1℃、95%±5%RH)存放至少4小时。

3. 接种:使用喷雾器,将混合好的孢子悬浮液喷在样品表面和棉布材质的对照条上。对于非永久密封的样品,在样品内部也需要进行喷雾接种。

4. 开始试验:完成喷雾接种后,应立即开始试验。

5. 试验条件:试验箱内需要保持30℃±1℃、95%±5%RH进行至少28天的试验。


试验中检查

1. 试验中检查1:在试验进行了七天后,检查每个对照条是否有不少于90%的表面被霉菌覆盖。若是,则继续进行试验;若否,则需要重新进行试验。

2. 试验中检查2:当试验时间满足试验条件时,对照条上的霉菌生长应比试验7天时有所增加,若无,则需要重新进行试验。


试验后样品检查

试验结束后应立即对样品的长霉情况进行检查,并尽可能在试验箱内完成检查工作。如在试验箱外进行检查,则需要在8小时内完成。

GJB150.10A以0~4级五个等级描述样品霉菌试验结果的好坏,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 0级:没有霉菌生长

- 1级:霉菌覆盖面积不超过25%

- 2级:霉菌覆盖面积在26%-50%之间

- 3级:霉菌覆盖面积在51%-75%之间

- 4级:霉菌覆盖面积超过75%


电连接器的霉菌试验结果

电连接器由接触件、绝缘体、外壳等三大单元组成。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具体型号的电连接器还可能包含连接环、密封件、线缆、电缆组件等配件。不同配件往往使用不同的材料,因此对霉菌的敏感程度也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通过对1488件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配件的霉菌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 67.5%的样品长霉等级为0级,18.5%的样品长霉等级为1级,即86.0%的样品在试验结束后完全不长霉或仅有微量霉菌生长,具有较好的抗霉菌侵蚀能力。

- 5.6%的样品长霉等级为3级,0.9%的样品长霉等级为4级,即6.5%的样品在试验结束后样品上生长了大量霉菌,抗霉菌侵蚀能力较差。

- 7.5%的样品长霉等级为2级,样品轻度长霉,抗霉菌侵蚀能力一般。

image.png

试验结果分析

基于样品所属电连接器部位的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电连接器的组成部位,将样品分为10个类别,并统计各类别样品的抗霉菌侵蚀能力:

1. 抗霉菌侵蚀能力较强的样品占比最高的为热缩管和线缆,分别为95.2%和94.1%。

2. 抗霉菌侵蚀能力较差的样品占比最高的为电缆组件,为15.6%。

3. 公母端和插合连接器的抗霉菌侵蚀能力最差,抗霉菌侵蚀能力较强的样品占比仅为80.0%。


基于菌种差异的电连接器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中接种的霉菌种类,将样品分为两类:

1. 类别1:接种的霉菌为GJB150.10A规定的菌种组2(黄曲霉、球毛壳霉、杂色曲霉、绳状青霉、黑曲霉),叠加短柄帚霉。

2. 类别2:接种的霉菌为菌种组2,叠加短柄帚霉和土曲霉。


image.png


分析结果显示,类别2的试验结果要远差于类别1。完全没有长霉的样品(即长霉等级为0级)在类别1中占比为92.9%,而在类别2中占比仅为62.9%。这可能是因为土曲霉对电连接器有较强的侵蚀作用。


结语

通过对霉菌侵蚀作用和电连接器霉菌试验方法及标准的介绍,并对大量样品的霉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电连接器不同配件之间的抗霉菌侵蚀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菌种对电连接器的侵蚀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分析和讨论的试验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电连接器的抗霉菌侵蚀能力,可对产品的研制和使用提供参考。


但试验属于实验室活动,样品和试验条件均受到控制,而实际使用现场的情况将更为复杂和多变。因此在运用本文的试验结论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实际使用环境,从而更好地保证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抗霉菌侵蚀效果。


微信咨询检测认证业务

在线留言

如果您对我司的产品或服务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您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给予我们反馈。您的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

姓名:
电话:
公司:
内容:
验证码:
刷新